秋風起,江門處處陳皮飄香。新會陳皮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去年新會陳皮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90億元,出口銷量增加20%。當地現有陳皮經營主體逾2000家,帶動當地就業7萬人,實現全區農民平均增收2.2萬元。
種一只好柑,關系到當地千家萬戶群眾的“錢袋子”。近年來,新會陳皮產業鏈不斷拓展,隨之而來涉及種植、加工、銷售、產品及服務售后各環節的矛盾糾紛也日趨增多。為此,江門兩級法院堅持能動司法,一體推進新會陳皮全鏈條保護,把“陳皮法庭”開到田間地頭,助力一塊“小陳皮”壯大成“大產業”。
9月的柑園里,掛果累累,穿梭在柑樹中的種植戶黃伯臉上止不住的笑容。這份喜悅,得來不易。3年前,某施工方在黃伯柑園相鄰一側地塊開發建設,不料臺風連續暴雨,工地無法排出的積水直接灌入了地勢較低的柑園,100多畝柑樹大面積干枯。黃伯向施工方討要說法,施工方卻堅持認為臺風導致的水浸屬不可抗力,拒絕賠償,無奈之下黃伯把施工方告上了法庭。
受理案件后,承辦法官莊華偉馬不停蹄組織專業機構對柑園進行現場勘查,得出結論:建筑施工未在雙方相鄰公共之處設置排水管道,導致積水從地勢高一側流向了地勢低處。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施工方向黃伯賠償損失185萬余元,并承擔后續每年土壤修復費直至通過專業檢測。時隔3年,這片百畝柑園終于再次結果收成。
近3年來,江門法院加強道地源頭保護,強化核心產區水源、土地、空氣等生態環境保護,累計化解柑樹種植、土地承包、土壤污染等糾紛152件,新會柑、新會陳皮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審理涉陳皮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等糾紛146件,向電商平臺發出司法建議,篩選疑似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家和出售行為43起,促進平臺和有關商戶及時整改,不斷提升本地陳皮品牌的影響力。
如今,“陳皮法庭”流動開庭,柑農“足不出園”就可以辦理涉及種植、產銷、金融等全鏈條糾紛的立案、審理、執行工作?!瓣惼に痉ūWo中心”設立后,法院先后走訪企業37家,征求意見建議45項,協同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3個,為構建整體保護大格局打造了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