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2023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超過15.6萬件,通過訴調對接成功調解案件6.6萬件,調解成功率55.5%,全市基層人民調解組織成功調處案件3.65萬宗,協議涉及金額6.34億元,東莞是如何做到的?
多年來,東莞主動把人民調解作為司法行政工作融入和服務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調解職能作用,構建大調解格局,已形成以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主導、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為基礎,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為觸角,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多層次、寬領域人民調解網格體系,讓調解和風浸潤每個糾紛角落,為東莞高質量發展營造了和諧的社會環境。
培養發展多元調解力量 做大做強專職隊伍
3月的一個深夜,長安鎮新安社區某出租屋的兩位鄰居因為噪音問題發生口角,并引發沖突。長安派出所的駐所調解員龐賢寧及時趕到現場,連夜開展調解,在房東和其他鄰居的配合和見證下,圓滿解決了這起口角,雙方握手言和,恢復了融洽的鄰里關系。
東莞各派出所的駐所調解員是東莞凝聚各方資源力量,是建立的大調解組織中的一員。經過多年的發展,東莞已推動264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成立運行,實現非警務矛盾糾紛、醫療衛生、道路交通、勞動爭議、物業管理、知識產權、家事、商事等領域全覆蓋。其中,駐所調解員有效滿足群眾24小時調解需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有效防止“小事變大,大事變炸”;市醫調委近五年期間,以“跟單式”調解方式成功調處糾紛1788宗,賠償金額1.03億元,成功解決全市公立醫院90%以上的糾紛。
隨著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推進,人民群眾對調解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調解員隊伍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亟需提升,2020年5月22日,東莞市調解協會正式揭牌成立。協會大力開展調解員等級評定工作,線上線下培訓提升調解隊伍素質能力,指導商協會調解組織隊伍建設等工作。2021年,該協會受市司法局委托開展調解員等級評定,以“實事求是、嚴格把關”為原則,嚴把“申請關”“資格關”“材料關”“面談關”“技能關”,優中選優,對全市286名調解員完成了調解員等級評定,共評出5名二級調解員、35名三級調解員,246名四級調解員,他們成為了真正扎根基層、熱心調解、擅長調解、政府認可的矛盾糾紛化解能手。
為讓調解員隊伍的發展與東莞社會經濟發展相匹配,東莞市由司法部門牽頭指導各類調解組織規范調解員的管理制度和培訓制度。三年來共舉辦300期培訓員培訓班,推出人民調解員線上培訓網課共720個。
“獲評為東莞首批二級調解員,我倍感榮幸,在參與調解的過程中,看到雙方在劍拔弩張的情緒下握手言和,比在法庭上勝訴還開心?!睎|莞市調解協會副會長、東莞市東易商事調解中心理事長周靜說。雖然東易商事調解中心的成立時間不長,但已經在訴源治理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稄V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鼓勵市場主體選擇商事調解機構和商事仲裁機構解決商事爭議糾紛。在東莞,發揮仲裁、調解機構及行業協會商會等專業人才優勢,為市場主體提供多元化糾紛解決渠道,對于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引領政社聯動 構建“1+2+3”多元解紛新模式
“人民調解靠譜嗎?萬一對方反悔了我該怎么辦?”橋頭鎮的一家企業員工陳先生在工作中手受傷,他對在企業工傷賠償中人民調解的作用打了個大大的問號。然而,事實告訴他,有了司法確認的“護航”,他發現自己多慮了。
此前,陳先生因工傷賠償問題差點和企業鬧上“公堂”。橋頭鎮石水口村莫滿水調解工作室調解受理后,經過一周努力,雙方就賠償達成和解協議,并得到法院的司法確認。
數據顯示,四年來,莫滿水工作室受橋頭法庭委托調解案件2431宗,調解成功1398宗,涉及金額1.3億元,司法確認491宗。
這些成果,有賴于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構建“1+2+3”機制,東莞法院、人民法庭全面設立“訴調對接中心”,實行調解前置精準分流。線上完善平臺功能,為當事人提供在線咨詢、風險評估、調解、司法確認等在線一站式解紛服務;線下標準化建設場所,在法院建立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等專業化調解工作室,打造了“莫滿水”“紅姐”等一批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建立由 239 名專職調解員、29 家律所468 名律師調解員、引入市金消協、各行業協會、商會等 194 家特邀調解組織和731名特邀調解員組成的三大調解隊伍,實現約六成糾紛訴前化解。
在東莞有不少江西籍的商人和企業,商會中的“熱心人”通過打“鄉情牌”,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場化解了不少糾紛。為提高商會參與調解的公信力,2019年11月28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人民法庭與東莞市江西商會共同簽署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框架協議》,并揭牌成立東莞市江西商會調解工作室,成為首家與東莞法院簽訂訴調對接協議的商會,商會秘書長楊英等還被聘為特邀調解員。當天下午,楊英和南城法庭的專職調解員翟佩芝現場“辦公”,快速化解了一宗跨時一年多的糾紛案。
“商會參與法庭訴調對接,有獨特的優勢。記得有一樁調解完成時已經快11點半了,資料傳到法院,法院馬上出具了調解確認書。當事一方企業急需調解書簽訂新的協議,他對這樣的調解模式大加贊揚?!睏钣⒄f。在東莞市江西商會的倡導下,規模較大的贛籍商會相繼成立了調解委員會。涉及或贛籍企業或工人的案例都會首先分流到商會進行調解,有效提升了糾紛案件的調解成功案。
2022年,全市法院訴前成功調解案件8.5萬件,調解成功率66.3%,訴前調解案件占一審立案比重在全省排名第一,多元化解結案案件占糾紛比重在全省排名第二。特別是成功化解了一批涉及歷史遺留問題、宅基地、征地補償等比較難處理的糾紛,在“1+2+3”機制的有效實施下,最大限度實現矛盾不上交的要求,做到“能發現、有辦法、調得好”,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的調解服務需求。
創新在線調解 傳承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
“催債的經歷像貓捉老鼠游戲一樣,疲于奔命,苦不堪言?!睎|莞的小企業主張先生說。被一位客戶拖欠2730元材料費一個多月了,這筆錢金額不大,去到法院起訴費力又費時,在深感無奈之時,他聽說“莞邑調解”平臺可以化解矛盾糾紛,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登錄申請。
讓張先生沒想到的是,調解員在平臺收到通知后,分別向雙方致電了解案件詳細情況。劉先生表示承認因疫情原因,公司資金周轉困難,尚未支付張先生材料款,同時承諾于3月初向張先生支付上述款項。張先生也表示同意,雙方通過“莞邑調解”平臺達成協議。3月下旬,調解員通過電話回訪雙方,欠款已經完成支付,雙方當事人都感謝平臺解決了糾紛。
“以往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糾紛,通常要先到糾紛發生地或者屬地調解組織申請并提交相關的證據材料,才能被受理?,F在,群眾只需要在手機微信里搜索‘莞邑調解’小程序,或是掃描小程序二維碼就能為其排憂解紛?!睎|莞市司法局有關科室負責人介紹。
為提高東莞調解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東莞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水平,根據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2019-2021年)總體規劃,東莞市于2020年啟動“莞邑調解”線上解紛平臺建設,秉持“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理念,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為群眾提供在線申請、在線調解、在線法律咨詢、在線立案、在線司法確認等便民功能,方便群眾就近便利接受調解服務。同時,打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市政務數據大腦等部門信息化聯動渠道,暢通各職能部門工作對接,形成訴調聯動、警調聯動、訪調聯動,實現跨區域跨部門聯合調解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局面。
“莞邑調解”平臺正式上線以來,全市已有包括鎮街調委會、村(社區)調委會、個人調解室、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商會調委會共1366個調解組織、7036名調解員進入平臺,及時化解市民群眾反映的矛盾糾紛。
截至目前,東莞市1178個人民調解委員會中,異地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38家、行業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20個、個人調解工作室70個,駐所調解工作室94個。駐所調解工作室配備了486名專職人民調解員,開展7×24小時全天候的糾紛化解工作,讓“莞事莞解”成為傳承創新“楓橋經驗”的現代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