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女子監獄收到了一封來自服刑人員家屬的信件,信中表達了對監獄民警“急人之所急”的感謝之情。
一通來自年邁母親的求助電話
“警官,我提交會見申請的資料被退回來了,但我去廣州的車票都訂好了,這可怎么辦呀?”電話那頭的聲音,急切又略帶哭腔。
接電話的監獄民警楊惠惠仔細地問詢了來電者的訴求,居住在上海70多歲的艾阿姨,得知女兒在廣州女子監獄服刑,萌生了現場會見的想法。此前監獄民警指引她網上預約,她提交申請后卻發現因為所提交的材料不齊全沒有通過審核。然而,出發的行程已定好了,會見申請卻被拒絕,艾阿姨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再次撥通會見咨詢電話。楊惠惠經過層層復核資料,發現艾阿姨提供的關系證明材料僅為子女出生證,上面沒有顯示服刑人員完整的身份信息。楊惠惠耐心回復艾阿姨申請退回原因并提供了“會見當天可攜帶戶口本等其它輔助證明材料進行現場審核”的解決方式,電話里阿姨十分激動,這場千里奔赴的母女會面總算有著落了。
一場雖遲但到的親情會見
“今天就是艾阿姨預約會見的日子,眼看著會見辦理時間都過去一個小時了阿姨還沒來,該不會有什么意外吧?”楊惠惠心里想。突然,一個熟悉又急促的聲音響起來:“警官,我來晚了,第一次來路上不熟,還能見得上嗎?”
楊惠惠接待了她,讓艾阿姨拿出證明材料給工作人員審核。艾阿姨自訴自己和丈夫在孩子5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她認為孩子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與家長的教育缺失有很大的關系,她很內疚。為了鼓勵孩子重返正途,她千里遙遙也要來會見。楊惠惠看出了艾阿姨的顧慮,在確認了會見資格后,楊惠惠指引艾阿姨進入會見通道,并告訴她會見從兩人見面起開始計時,時長不受影響?!爸x謝警官,你們是組織培養的好干部,讓我這個小老太心很暖?!卑⒁踢B聲感謝。
一封跨越1500公里的感謝信
這天,監獄收到了一封來自上海的信件,是艾阿姨的感謝信。信中寫道“她不厭其煩地一次次、一遍遍指導我怎么從網上申請辦理手續等等,直到教會我坐什么線路、幾號車、又是怎樣才能走到監獄……”。
情景再現般的會見經歷,是服刑人員家屬的感動瞬間,也是監獄民警的工作日常。對于千里迢迢趕來會見的家屬來說,一次耐心的解答、一個便民的指引,都可以拉近他們心中民與警、情與法的距離;而對于每日接待來來往往的家屬的民警來說,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就是他們交給人民群眾的初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