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辦得公不公道、快不快、質量好不好,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感受?!边@是“公正與效率”賦予人民法院的使命與職責。深圳深汕特別合作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深汕法院”)緊緊扣住這一永恒主題,貫徹能動司法理念,聚焦最高法院最新審判質效指標,打造驅動審判質效提升的“新引擎”,展現審判質效穩步提升的成績單,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
以審判管理增效能 促進質效指標向好
作為審判質效提升的“助推器”,審判管理現代化是人民法院工作現代化的前提和保障。深汕法院出臺多份審判質效指引,切實提升審判效率;加大審限問題考核,制定《關于加強長期未結案件監督管理的實施辦法》,通過一系列審判管理措施,深汕法院初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審判質效考核機制,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審判質效持續向好。
“為發揮審判管理‘規范、保障、促進、服務’的作用,深汕法院逐步完善各項工作流程,以最高法院最新審判質效指標為抓手,在公正與效率理念指導下,不斷深化審判管理改革,一切為了高質量、高效率辦理案件?!鄙钌欠ㄔ毫竿ジ删铋c顏介紹道。
除了推動辦案提速,全面優化辦案質量,提升司法為民水平同樣是審判管理工作的“主戰場”。據了解,深汕法院開展全流程案件監督,對于發改案件,實行“一案一評查”,對案卷中評查出的問題建立臺賬,“以評促改”開展針對性指導,實現“檢查一案、全員受教”。同時,定期開展案件質量“回頭看”,對照評查中發現的問題臺賬清單,及時全面了解整改情況,以問題為導向督促案件質量切實提高。2023年上半年,深汕法院初審案件發改率在1%以內,在深圳市法院居于前列,審判管理工作賦能審判質量提升初見成效。
深汕法院定期開展審判態勢分析研討會
“通過發揮審判管理提攬抓總的作用,聚焦公正與效率這一永恒主題,落實審執態勢分析工作機制,深汕法院扎實提高審判管理水平?!绷竿ネラL楊海軍說。據了解,得益于各項審判管理措施,深汕法院深入構建全員化、實質化、智能化審判管理新格局。
以訴源治理增效益 提升實質解紛能力
“多虧了你們的調解,如果一直拖延下去,工人們的工資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發呢!”2023年6月,剛收到第一期勞務分包款項的深圳某清潔公司負責人王某對深汕法院調解團隊表示衷心感謝。
此前,由于被告上海某建筑公司未完成與工程建設方的整體結算,致被告與原告深圳某清潔公司約定的48萬元勞務分包款項被拖欠數月。一方面是工人們的工資急需兌現,另一方面在完成結算前,被告確實無力支付全額款項,如果案件進入強制執行階段,將不可避免地對被告公司的正常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為推動糾紛得到實質化解,深汕法院從源頭上下足功夫,調解法官聯動特邀調解員開展“背靠背”調解。將被告的當前困境向原告詳細說明,取得原告理解與支持后,調解團隊與被告深入溝通,引導雙方擱置糾紛,協商分期還款方案。最終,被告同意先行墊付部分勞務費用于發放工人工資,并根據預估結算時間制定分期支付方案,最終通過非訴訟途徑化解了這起勞動糾紛。
“基層矛盾糾紛的成因復雜、形態各異,只有抓住源頭,聯合各方力量,才能讓紛爭真正化解?!鄙钌欠ㄔ何傻奶匮{解員杜嬌杰如是說。為提高實質解紛能力,深汕法院發揮司法能動作用,引入專業民商事調解機構,選任特邀調解員,形成調解法官指導前置,特邀調解員重點發力的循環調解模式,促進民生重點領域矛盾糾紛化解在早、化解在小,依托社會各方面力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面對深汕特別合作區大開發大建設初期基層社會治理基礎不夠完善的實際情況,深汕法院在轄區內廣泛開展訴源治理工作,實現四鎮訴訟服務站全覆蓋,把立案、信訪、法律咨詢等司法服務延伸到老百姓身邊。深入社區村鎮開展普法宣傳,大力開展“送法下鄉”“法治課堂”,2023年上半年開展法治“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系列活動9場次,向各界群眾贈送法律書籍超3000冊,活動參與人數700余人,切實弘揚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圍。同時,在區黨工委統籌下,以法院支部共建村莊為試點,推進“無訟村居”創建,探索“見微知著”基層治理模式,推動優化深汕特別合作區訴源治理大格局,讓更多基層糾紛化于未發、止于未訴。
以司法改革增效率 驅動案件辦理提速
“一百多起案件,沒想到這么快就處理完了,而且大部分案件還都是調解結案,省時又省力?!蹦炽y行負責人為深汕法院高效審理金融糾紛的新模式點贊。得益于失聯修復、專業化商事調解、批量缺席審判等措施,該批次上百宗金融消費糾紛案件審理周期大幅縮短。
2022年起,深汕法院以“試點法院+試點銀行”方式開展金融消費糾紛全生命周期多元化解改革工作,通過多手段失聯修復措施,敦促當事人主動融入調解格局,依托專業的特邀商事調解組織開展訴前調解,依據當事人財產狀況、案件金額、還款意愿等制定個性化調解方案,幫助“誠而不幸”的債務人體面脫離債務。同時,推動打造金融審判數字化產品,通過格式化立案、要素式審理、文書自動生成等形式加快案件審理進程。
據了解,該項改革試點開始以來,共計近千宗金融消費糾紛案件走上“快車道”,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壓縮至33.4天,司法確認更是實現了線上“一日通辦”的可能,在節約司法資源的同時,也為當事人減輕了訴累,真正跑出糾紛化解“加速度”。
法律文書送達是妥善開展案件審理的前提, 而送達難、送達繁,一直是司法工作中困擾著審判人員的頑疾。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辦案效率,深汕法院深入推進司法輔助事務集約化改革,為審判工作按下“加速鍵”。創新審判輔助事務工作機制,成立集約排期與送達中心,選配審判經驗豐富的法官助理、書記員,全面、集中負責全院民商事案件排期和送達工作,依托信息化平臺和專業機構,實現以電子送達為主,兼顧郵寄送達、公告送達等全方位覆蓋的多元化集約送達新模式。從“各自為戰”式的分散送達文書,到“體系化、集約化、協同化、科學化”的排期送達新機制,強化庭審排期數字賦能,依托信息化平臺和專業機構,圍繞“科學排期+動態調整”的原則,靈活高效進行庭審排期,使法官能夠更加聚焦審判主責主業,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