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強調,扎實推進法治廣東平安廣東建設,在構建新安全格局上取得新突破。學習貫徹省委全會精神,就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創造更加安全的政治環境、更加穩定的社會環境、更加公正的法治環境,讓公平正義、安全安心與百姓的美好生活一路相伴。
統籌發展與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長期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等,體現出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根本要求,明確了構建新安全格局的戰略任務。當前,“兩個大局”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廣東作為祖國“南大門”,各種文化的交匯交流、不同價值觀的交織交融、意識形態領域的交鋒交戰都更加復雜,遇到的風險挑戰、歷經的大戰大考此起彼伏,在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方面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廣東、平安廣東,才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廣東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構建新安全格局,要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省。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是法治軌道上的現代化,因為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廣東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充分彰顯法治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引領保障功能。要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地方立法和區域協同立法,加快推進“小切口”“小快靈”立法,不斷增強地方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健全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構建新安全格局,要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邁上新的征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國家安全面臨的復雜嚴峻形勢,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廣東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要把維護政治安全擺在首位,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主動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安全環境。持續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防范化解各領域重大風險,抓好國產替代、夯實基礎、加強儲備三件大事,提高應對極端情況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構建新安全格局,要持續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社會治理的成效,關乎人民安居樂業,關乎社會安定有序。作為經濟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廣東社情民情復雜多樣,對社會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必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三治”綜合治理體系,暢通和規范多元參與途徑,完善協商議事的制度性安排,不斷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活力。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健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最大限度地把基層社會各類風險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加快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效能,推動重心下沉、資源下沉,用好網格化管理模式、數字化賦能手段、群眾路線法寶,以城鄉社會善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边~上新的征程,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具有更加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省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突出構建新安全格局,扎實推進更高水平的法治廣東、平安廣東建設,不斷夯實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的實力,確保廣東政治安全、經濟安穩、社會安定、人民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