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汕尾陸豐市金廂鎮人民政府,正前方是鎮黨委、鎮政府辦公大樓,公共服務中心、應急管理中心、綜合治理中心和綜合行政執法中心則依次在周圍,這一看似不經意的空間布局背后其實大有深意。
6月初,陸豐出臺《陸豐市鎮街“一中心四平臺”建設運轉調度工作實施方案》,持續加強以鎮街黨(工)委為核心,綜合治理委員會、綜合行政執法委員會、公共服務委員會、應急管理委員會為平臺的“一中心四平臺”實體化規范化建設運轉,助力鎮街基層治理“看得見、管得著、治理好”。
黨建引領
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陸豐堅持黨建引領,以鎮街體制改革為契機,搭建以鎮街黨(工)委為核心,綜合治理委員會、綜合行政執法委員會、公共服務委員會、應急管理委員會為平臺的“一中心四平臺”,制定實施鎮街權力、責任、服務和鎮街黨(工)委抓“四平臺”工作職責任務“四張清單”,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強大治理效能。
“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鶎又卫碛龅蕉喾N多樣的難題,其根源在于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有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苯饚傸h委書記余文集說。為進一步強化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陸豐市各鎮街在四個平臺設立黨組織,全面推進黨的“六大建設”,統領平臺各項工作,做到“組織建在平臺上、黨建抓在平臺上、黨員考在平臺上”。
以金廂鎮為例,該鎮在四個平臺設立黨支部,常態化開展平臺黨建共建,推動“黨建+業務工作”相結合,提高平臺之間聯合作戰能力,推動“四平臺”高效運轉?!拔覀冊诟髌脚_推行黨員評星定級,圍繞黨員在平臺上的工作表現,結合‘勤能德技廉’等五方面進行綜合考評,每月一打分、每季度一考評,確保黨員‘紅色細胞’時刻處于激活狀態?!苯饚傸h委委員、組織委員林澤宏說。
陸豐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林勝淡介紹,陸豐明確四個平臺委員會在鎮街黨(工)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通過建立四個平臺委員會重要事項、重大問題向鎮街黨(工)委請示報告和年度報告等制度機制,鎮街黨(工)委定期聽取四個平臺委員會工作匯報,研究、分析平臺運行現狀,準確把握重大工作進展、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爸挥欣卫巫プ』鶎狱h建這個‘牛鼻子’,才能提高辦事效率進而增強服務群眾的能力?!绷謩俚f。
針對“一中心四平臺”運轉不暢、執法隊伍業務不精等問題,陸豐依托縣級黨校,延伸打造20個鎮街黨校,開設鎮街執法人員培訓班,有針對性開展“補課式”培訓,確保各鎮街對下放事權接得住、用得好。
服務為本
提升為民辦事能力
“以前我在外地辦營業執照都要跑兩三趟,沒想到回來家鄉,‘足不出鎮’當天就能辦好營業執照,工作人員的態度也很好,遇到問題他們都耐心解答,來這兒辦事真的是又便捷又舒心!”近日,在金廂鎮政務服務中心領取到營業執照的彭盛顏連連贊嘆道。
近年來,金廂鎮依托濱海走廊示范帶輻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發展紅色濱海旅游、民宿文旅等新產業新業態,各具特色的民宿、美食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鎮街公共服務的便民化讓越來越多像彭盛顏一樣的個體工商戶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為貫徹“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的政務服務理念,陸豐將就業、社保、醫療、養老、婚育等110項基層公共服務事項延伸至鎮街政務服務中心集中辦理,通過不斷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積極推動“無證辦理”模式,全面提升為民服務能力。
近兩年來,各鎮街通過政務服務中心大廳窗口辦結服務事項共1.8萬件,鎮村兩級政府服務自助機受理業務共33.6萬次,鎮街為民服務的“新生態”已悄然形成。
陸豐群眾只能到陸城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已成為“過去式”,如今在“家門口”的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即可辦理服務事項,廣大個體戶在“家門口”辦理營業執照且當天拿證的愿望也得以實現,鎮街營商環境顯著改善,有效助推鎮域經濟加快發展。
“不用一分鐘,只要一張身份證,我的參保證明就打出來了?!眳乔锶爻媲暗摹盎浿侵闭兆灾鷻C豎起了大拇指。陸豐在全市346個村(社區)全覆蓋安裝“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助力政務服務“就近辦”“自助辦”,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陸豐以縱深推進鎮街“一中心四平臺”建設為重要抓手,在全市346個村(社區)延伸打造村級“一中心四組”,對應成立公共服務、綜合巡查、應急救援及綜合治理四支隊伍,將鎮(街)駐村領導和包村干部、駐村民(輔)警、網格員、黨員中心戶、社工、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和村民小組長、駐村第一書記、返鄉走親干部和志愿者等“八方力量”統籌起來,充分激活村級組織自治活力,為群眾提供“一攬子”服務。得益于“一中心四組”的打造,陸豐市南塘鎮南湖村組織多方力量進村入戶,主動上門幫助患病臥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辦理“兩項補貼”認證,把“群眾來辦理”變成“上門為您辦”,讓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切實感受到政府為民服務的溫度。
數字賦能
讓基層治理更“智慧”
“網格員幫了我們家大忙!”家住城東街道上陳村的陳蝦感動地說,他兒子因脊椎骨折導致家庭陷入困境,網格員上門走訪后立即將他的情況上傳至“民情地圖”聯勤指揮中心,有關部門接到分撥交辦指令后,通過“綠色通道”僅用3天時間就幫他辦理好低保,還為他申請了臨時救助。
城東街道綜合治理委員會結合實際,在全街道范圍內劃分了1個以街道為中心的大網格,11個由村(社區)組成的中網格和99個小網格,并配備了93名網格員,依托“民情地圖”聯勤指揮中心,形成了“網格員上報—聯勤指揮中心分撥交辦—職能部門處置—網格員回訪確認—上報聯勤指揮中心辦結”的事件處置閉環,構筑起“一網通辦、多網合一”的運行格局。
這是陸豐以“民情地圖”應用推廣為契機,強化數字賦能,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的一個生動縮影?!啊袂榈貓D’應用賦能陸豐各級黨政提升基層黨建引領能力、公共服務、矛盾化解、風險治理能力,助力陸豐市基層社會治理實現數字化轉型?!标懾S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陸豐市“民情地圖”聯勤指揮中心分為指揮中心、網格工作室、監控研判室三部分。其中,聯勤指揮中心負責做好事件上報、信息研判、任務派遣、任務處理、處理反饋、檢查結案、考核評價等中心日常工作;網格工作室負責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工作,科學劃分網格,加強網格隊伍的管理、培訓、考核、監督;監控研判室負責監測“民情地圖”日常運轉、警情數據、信訪情況等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數據,開展分析研判,提出預警和提醒,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從“一中心”的指揮調度,到“四平臺”的高效協作;從民情民意的收集匯總,到公共服務的線上整合……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民情地圖”應用,不但為基層干部“松綁”,更促進了知曉民情的精細化、社會治理的智能化和服務群眾的便捷化,進而推動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近兩年,陸豐社會治安持續好轉,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1.79%、21.16%,群眾安全感排名從全省靠后躍升至中上游。
“隨著‘一中心四平臺’的深入推進,鎮街應急管理更專業化,應急救援力量更充實,應急響應速度也更快了,為我們抓住黃金救援時機提供了有力支撐?!苯饚倯惫芾磙k公室主任黃寬博回憶,一次連續降雨導致山體滑坡,致使1輛貨車被沖倒,車內1名人員被困,應急管理委員會接報后第一時間報告、響應,迅速開展救援處置工作,緊急轉移災害范圍周邊人員,在兩個小時內成功解救被困人員??焖俜磻?、高效救援的背后,是科技信息化手段的充分利用,陸豐各鎮街打造應急指揮平臺,提升監測預警、指揮救援等能力,構建了視頻互聯、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反應靈敏的應急管理信息化支撐體系。
為強化基層應急救援力量建設,陸豐各鎮街應急管理委員會,整合原有三防、森防、消防、基層民兵等應急救援力量,組建了“一專多能”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通過隊伍轉型升級,建立健全備勤、訓練等工作制度,不斷強化基層應對突發事故的綜合指揮、快速反應、應急處理和協調作戰的能力。
近兩年,陸豐市安全生產事故起數下降20.6%、33.3%,消防火災起數同比下降60.6%、23.4%,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宗數和死亡人數同比下降26.79%、13.49%,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線實踐
東海街道:服務更精細 治理更精準
“我覺得‘一中心四平臺’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基層政府的辦事效率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便利了?!睎|海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胡炳楚表示,東海街道充分發揮“一中心四平臺”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綜合治理、公共服務、行政執法等方面更好地服務群眾。
網格化管理,用好“民情地圖”
綜合治理委員會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整合綜治、信訪、司法等各類管理資源,實施綜治工作規范化建設。
東海街道規范網格管理,設立三級網格,以街道為大網格,23個村(社區)為中網格,劃分173個小網格,每個小網格配置一名小網格長、至少一名網格聯防隊員,共有214名網格聯防隊員。網格聯防隊員落實禁毒、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反走私等工作職責,各網格之間緊密聯動,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此外,東海街道用活用好“民情地圖”,以網格化管理機制為依托,前期通過“四標四實”建成涵蓋人、事、地、物的民情數據庫,落實平臺的24小時三班倒運行管理,從事件的發現到處置、反饋到核查形成工作閉環,賦能基層治理。
“特別感謝網格聯防隊員能夠把我的家人安全帶回家?!痹谂_風“蘇拉”來臨之際,南堤社區網格聯防隊員吳彬賓在巡查過程中及時發現一名蹲坐在路旁的老人,經詢問得知老人已80多歲,但老人卻講不出自己家的具體住址。吳彬賓立即通過工作群進行上報,同時聯系民情地圖聯勤指揮中心,并走訪周邊居民。通過線上的數字化管理系統以及線下的實地探訪相結合,他得知該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老人具體住址,及時護送老人回家,并與其家人做好溝通工作,保障了群眾的生命安全。
“民情地圖”啟動后,東海街道累計處置事件2.69萬起,其中99%化解在村一級,1%化解在街道一級,讓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及時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同時,平臺共收到工作日志上報29.26萬條,走訪人員記錄4.15萬人次、場所記錄5.68萬場次,切實鞏固治理成果。
提供“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
“現在群眾辦理業務不需要跑來跑去了,政務服務中心基本能夠滿足群眾需求?!惫卜辙k公室主任肖梓岳表示,由東海街道公共服務委員會牽頭抓總,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公共服務辦公室、政務服務中心等部門集中辦公,切實發揮綜合便民作用。
東海街道對政務服務中心升級改造,落實12個綜合服務窗口設置,服務事項涵蓋人社、民政等110項,同時配備現代化數字化設備,打造一流政務服務環境。
此外,政務服務中心將精簡出來的工作人員下沉到村(社)提供代辦等服務,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村級服務網點,延伸服務半徑,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理相關業務。
創新執法模式,優化商貿發展空間
東海街道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中心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強化街道黨工委領導核心作用,把黨支部建在平臺上,成立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黨支部,推動“黨建+業務工作”相結合,以黨的建設推進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
上級黨委、政府將部分行政處罰權以及與之相關的行政檢查權、行政強制措施權,分批調整由鎮街行使。其中頻率相對較高的是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自下放相關的權力以來,東海街道累計注冊9203家,現轄區內共有市場主體21249家,營造出良好的就業創業氛圍,優化商貿發展空間。
時刻準備,為群眾筑起安全防護墻
應急管理委員會以應急建設能力“四個一”為抓手,有序推動東海街道應急管理體制改革任務落到實處,將原先的專職消防隊、退役士兵人員、基層民兵等救援力量,組建成一支由街道統一指揮、反應快速的應急救援隊伍,現有人數52人,承擔森林滅火、消防救援、抗洪搶險等綜合應急救援任務。
“節假日期間我們反而更忙碌,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應對各種緊急情況的準備,以確保社區的安全?!睎|海街道應急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馬培豪表示,部門嚴格執行值班值守制度,重要崗位24小時安排專人值守,始終保持快速反應的應急狀態。
此次臺風“蘇拉”襲來,東海街道應急管理辦公室迅速組織起608人的應急救援隊伍,設置應急避難場所48個,轄區內5個內澇點落實專人盯守,加固或拆除隱患點63處。同時經過“拉網”摸排,臨災轉移群眾2158名,282條漁船全部回港,分散轉移海上作業人員417名,安置沿海工地工人360名,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將臺風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