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市直管32個鎮、596個村,鄉村集中了全市2/3以上常住人口和工廠企業。近年來,東莞中院以“大法庭、小法院”工作思路,聚焦基層群眾和企業司法需求,探索“灣區人民法庭”建設新路徑。
2015年4月起,東莞法院在全省率先開展人民法庭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全方位提高人民法庭辦案質效。多年來,22個人民法庭實現“全天候司法服務”,聚焦社會治理,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始終走在踐行“司法為民”的最前沿。2015年-2022年,全市人民法庭收案902596宗,結案898003宗,占同期基層法院結案數的67.11%。
金融案件智能審
在過去,打官司常以耗時長、手續繁復受到詬病,金融類案件尤其。如今審理時間縮短了,流程上是否更簡化呢?
松山湖某銀行員工莫先生對此深有體會,“現在松山湖法庭有了‘智審系統類案建?!δ?,在立案前做好要素表、一鍵導入,我們只需要在系統上輕松一點,即可在線立案、查看案件流程、獲取法律文書等,再也不用老跑法院,或者經常打電話問案件進度,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p>
為提升專業化審判水平,早在2010年,松山湖法庭就被定位為金融專業法庭,審理該院轄區所有金融類案件,并逐漸探索出從粗放到精細的審判方式、從被動到主動的金融風險防控、從實用到好用的智慧審判等有效路徑。近5年,該法庭已審結各類金融案件39697件,結案標的124.88億。
作為一個只有16名專業法官的基層法庭,面對每年受理的上萬件案件,如何全面推進速裁快審機制,建立并常態化運行一套專業化、規范化、行之有效的審判機制,真正實現“簡案快審”,是松山湖法庭一直在研究的課題。
2019年底,松山湖法庭引進“浩瀚”金融智能審判系統,推動形成“網絡化、無紙化、批量化、智能化”的辦案模式。如今,該系統立案速度約2分鐘/件,結案速度約4分鐘/件,批量案件形成了配套文書標準化一體化,全流程在線處理、數據自動核驗等信息化高效審判流程。
2021年1月28日,東莞市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在松山湖法庭掛牌成立,這是全省首家由法院與金融行業協會共同搭建的金融糾紛專業化調解平臺。成立至今,調解中心共受理金融糾紛38744件,其中成功化解30324件,調撤率達78.27%,成功調撤涉案總金額20.52億元。
服務前移治未病
3月1日下午,一場生動的普法活動在南城街道新基地產業園舉行。
“微信聊天達成協議出問題怎么算”“簽訂合同時重要條款怎么寫”“出現違約情況如何保護權益”……圍繞產業園區里小微企業常有的困惑,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人民法庭的法官們現場“擺攤”,答疑解惑。
對南城法庭的法官來說,這種深入園區的普法活動已是熟悉的“例牌菜”。法庭副庭長李惠筠介紹,每逢“5·1”“6·1”“12·4”等節點,法庭就會組織法官們前往轄區企業、學校、社區等地,面對面帶去生動的普法宣傳公開課。
“有人模仿我們公司商標,雖然不是一模一樣,但一看就很容易混淆,這算侵權嗎?”東莞第三人民法院橫瀝人民法庭法官前往東莞怡合達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法律體檢”時,企業法務人員圍繞平時遇到的法律問題提出了疑問。
東莞有上百萬市場主體、經濟活動頻繁。2022年,東莞法院共辦結商事案件8.3萬件,占到辦結案件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廣大企業要想平穩運營、減少訴累,依法依規辦事是關鍵;而對于長期駐扎基層的人民法庭來說,用“法律體檢”的方式為企業“治未病”正是法庭推進訴源治理、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2022年,東莞法院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舉辦“深入企業解難題、精準服務促發展”活動,深入民營企業開展“法律體檢”44場。
矛盾糾紛多元解
“法庭收到一宗買賣合同糾紛,案情簡單、標的不高,比較適合調解?!?023年春節伊始,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橋頭人民法庭特邀調解員莫志強收到了法官的信息,看過基本案情后,他立即回復,“這個工廠廠長我熟悉,交給我調吧!”
諸如此類的對話,在橋頭法庭特邀調解工作微信群中常常出現。每當微信群中出現訴前待調糾紛的信息后,過不了多久便會被特邀調解員“搶認一空”。
近年來,橋頭法庭充分發揮法庭“前哨”作用,探索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的訴源治理模式,為群眾提供高效的一站式解紛服務,社區法官工作機制就是其亮點之一。
據橋頭法庭法官丁秀霞介紹,法庭除了聘請各村(居)委會基層工作人員作為特邀調解員外,還建立了社區法官工作機制,由7名法官對接17個村(社區),通過專人掛點、前移司法服務關口,靠前一步調解紛爭。
“社區法官、調解員的對接是雙向的,一方面法院會將進入訴前聯調案件委派給調解員,另一方面調解員如果遇到難以解決、可能形成訴訟的糾紛,也會及時向社區法官通報,由法官提供法律支持,從源頭減少訴訟增量?!倍⌒阆颊f。
為了進一步將解紛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各基層法院相繼在轄區內建立訴源治理示范社區,與行業協會(商會)、調解組織簽訂訴調對接機制合作協議等,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自2019年起,東莞法院已與161家單位共建,推進法院調解平臺進鎮村、社區、行業。2022年,兩級法院訴前成功解紛8.1萬件,同比上升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