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各大影院精彩影片源源不斷,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購票觀影,體驗久違的視覺盛宴。但因影院消費引起的“糟心事”也不少……鵬法君為大家整理出電影消費中常見的“雷點”,一起來看看!
情景一
小明期待已久的3D科幻電影上映了,為有更好的觀感體驗,他花高價購買IMAX版本電影票,然而觀影前卻被告知需自行準備3D眼鏡或在影院以每副15元的價格購買。
Q
消費者觀看3D電影,卻被要求需自帶3D眼鏡或者額外收費購買,這合理嗎?
A
不合理。早在2019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就針對相關現象發聲,指明看3D影片眼鏡額外收費,屬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條款”,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由于3D電影的票價高于普通電影的票價,其價格本身,應該包括提供3D眼鏡服務。因此影院有免費向消費者提供3D眼鏡的義務,而影院要求消費者自行租購的行為,轉嫁了自身的義務,加重消費者的負擔,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設定的公平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
情景二
電影即將開始,小明買好零食準備入場觀影,卻被告知影院禁止攜帶外來食品進入。無奈之下,小明寄存了剛買的食品,并在影院內重新購買零食后入場。
Q
進入影院禁止攜帶外來食品,合理嗎?
A
影院禁止攜帶外來食品的規定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吨腥A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p>
情景三
小明在某APP上購買打折電影票,到影院現場取票時,該電影院稱網絡故障,無法取票,要求小明現場按原價購票。
Q
影院這樣做,合理嗎?
A
不合理。消費者雖未直接向電影院購買電影票,但其通過某APP購買,付款成功獲得電子票務信息后,消費者與電影院已形成服務合同關系,現場打印紙質票并提供觀影服務是電影院的合同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币簿褪钦f,在消費者能夠向電影院提供某APP電子購票信息的情況下,電影院應繼續履行觀影服務合同,向消費者提供觀影服務,且電影院無權要求消費者再以原價購票觀影。若電影院不能繼續履行合同的,則應向消費者賠償由此產生的觀影費等實際損失。
消費者在購票后記得妥善留存購票憑證,產生糾紛時作為證據出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